咨詢熱線
《自在成長:所有經歷,都是在完成自己》
李子勛 著
李子勛,**心理專家,曾任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會北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實話實說》,北京電視臺《心理時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星星夜談》、《情感世界》特約心理專家。
2018年10月24日凌晨兩點,李子勛先生因病去世。
李子勛:我想通過這本書傳輸一個心態,生活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技巧。
任何生活的經歷都是構成生命的拼圖片段,沒有多余的,也沒有不恰當的。
生命的價值正是人在生命歷程中集結的**體驗,體驗過就活過,生命結束的時候,人不曾后悔做過什么,也許會后悔自己有什么該做的還沒有做。
原文摘抄
1
對軀殼的不滿是心靈最痛苦的事,當你善待自己的身體時,身體的舒服會讓你的心靈恢復平靜。
快樂有時像套在你脖子上的餅,你需要往前移,餅不會自動跑到你嘴里來讓你快樂。
設立一個較大的興趣或追求的目標,讓內心的能量有一個指向,你就能開心起來。
2
人的自我是由關系決定的,人總是活在關系中,你的“在”與對方的“在”共同構成了一種關系現實。
好的轉變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尊重與珍惜,一種擴展與延伸。
追不追求**應依年齡而定,當一個生命還足夠年輕的時候,**主義是一種自我發展的動力。
人要增強自己的氣場能量只能到自然的環境中經由提高對自己的覺知,對自然的臣服,靜心于呼吸之間,讓生命與自然連接,接受天地山水的滋養才能清其氣,壯其場。
解釋一件事情不要太執著于正確、或誰更正確,而要在乎哪種解釋可以給我們帶來更積極、更正面的理解,從而產生更有效的、更符合社會與人類利益的行為。
3
帶著情緒去生活、學習、交友、工作,才是豐富人內心記憶的根本。
解決害怕很簡單,就是把害怕解讀為喜歡,喜歡你的害怕,你就會發現你總是花時間去尋找這種感覺,在人際關系中去制造它,然后你可以沾沾自喜。
心理學教導人怎么通過回憶去調節自己的情緒,把曾經經歷的事情看成是一個巨大書架里的一本本的書,不愉快的時候用回憶抽取快樂的往事,翻閱與回味它們,往日愉快的體驗會慢慢在身體里被喚醒,原本的沮喪就被回憶中的愉悅浸染和替代了。
心理學的人際關系原則有:
1.不要對別人期待太多,也不要讓別人對你期待太多。
2.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區分親密關系、朋友關系、一般關系三個社交等級。
3.學會社交技巧。學習分享、并存、融合與借鑒,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或想法強加給別人,也不要那么隨便地被別人說服。
4.必要地示弱。在許多情形下,聲明自己不能、不會、不懂會使自己少做許多麻煩事、冤枉事,也少得罪人。
4
成熟的愛有一種自我完成的色彩,她本身是完整的、自我愉悅的,懂得合適的訴求與主張。
我們不能愛一個人很深,愛得越深,自我丟失和靈魂缺失就越厲害。感覺到我們過分把內心愛的能量投注給某個人的時候,就要學習節制,并把部分的愛還給自己。
5
活在當下的真諦是從不后悔什么,不管生命在經歷什么。
事實上,好男人都是被聰明且裝傻的女人培養出來的。
心理學說人與人的關系存在一種“投射性認同”,女性若把你的懷疑、敏感、擔心投射給你的男友,男友原本沒有意識到,結果被你提醒后就感覺到了。
6
夫妻是一種同盟關系,不是所屬關系。婚姻除了是為了性與親密,更是為了好的生活與孩子的未來。
丈夫必須長大,建立親密邊界,當兒子態度明確的時候,婆媳糾結就變得毫無意義。
生命與情愛是一個緩慢展開的過程,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忘卻的,經歷過的東西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忘卻也不可消除。
7
管理者的職業人格仁在心,嚴在行,決策果敢,行事謹慎。
正如在黑暗中我們手里舉著的燈,看到的與我們照射的方位有關,那些未被照亮的部分也許才是我們的本質,但我們不知道。
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需要訓練兩個能力,一是內心邏輯,言語的邏輯是內心邏輯的一種再現。二是你不能太在意別人的認同,要有忍耐誤解、忍耐孤立的心理能力。
8
媽媽做到**是為自己負責,升華與豐滿了自己,說到底不是為孩子負責。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養育方法,首先要看媽媽對自己是否滿意,如果覺得自己不錯,那么你喜歡的也是適合你的孩子的。
經常“換個頻道”生活,人生并不是真的需要靜心,靜心是一種瞬間的體驗。
心理學認為感受到別人對他的敵意其實是自身情緒投注的結果,敵意不是他人的,是自己的。
社交有一個快樂原則,在與人交往時要更多考慮別人的需要,不要只圖自己的方便與高興。如果是你孤單,要有人陪,旅游或者豐富多彩的安排只是表面文章,怎么可能有跟隨者。是不是要問問,自己是容易給人帶來快樂的人嗎?
文如其人,溫潤如玉。李子勛老師的文字溫暖又充滿智慧,運用心理學的方法通過案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指點迷津。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資請注意風險,并謹慎決策
Copyright©2018 版權所有:昆明大道心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心理咨詢|昆明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中心|云南心理輔導.網址|云南心理咨詢 滇ICP備18005182號-1